李雪章 花艺绮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路径探析

作者:来源: 发布时间:2023-10-27点击数:

作者简介:

李雪章,中共党员,法学博士,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访问学者。现任研究生思政课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

花艺绮,我院2021级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硕士研究生。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强调:“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建设形成协同效应。”这是在党的文件中正式提出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面对新形势新挑战,必须始终秉持着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原则把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统筹好建设好,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是遵循教学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科学意味着要尊重规律。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事物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需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

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学习过程是一个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掌握、运用的过程。《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遵循学生认知规律设计课程内容”。从人的内在思想政治品德形成过程看,要依次经历知、情、意、信、行的发展过程,其中,认知是第一位的。只有在对认识对象建立起认知的基础上,才有可能有后续的情、意、信、行的发展。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角度来看,认识包含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认识运动是实践基础上从感性认识经过抽象思维加工上升为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回到实践,这样才完成了一次认识过程。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知是辩证统一的。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任何一个认知活动,都包含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各个发展阶段,他们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能力上并不一致,各自所占比重也不一样。由于小学生、中学生和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的不同,呈现出逐步增强的态势,所以,不同年龄段具有不同的特征和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要求思政课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手段都要与大中小学生的认知进程相匹配。

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目标所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这一时期心智逐渐健全,思维进入最活跃状态,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关注青少年在“拔节孕穗期”的需要和问题,就是要遵循他们的成长规律。在不同的学段和年龄段,思政课内容应提高其针对性,做到“有的放矢”,提高其实效性,做到事半功倍。这样,既能提高学生学习思政课的主动性,又能让他们感受到思政课内容对于自身成长的价值和意义。其次,要保证青少年“拔节孕穗期”的健康成长,除了提供丰富的物质营养,还必须提供精神营养,满足他们思想成长的需要,为其思想的成熟提供精神保障。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必须坚持的原则

《意见》指出:“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课程体系,使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因此,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成功与否,取决于课程与课程之间的各种关系和矛盾能否得以正确处理。这就给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提供了共同遵循的原则,以实现大中小各学段间的协调与配合。

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相结合的原则。问题就是矛盾,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当前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不解决,思政课内容一体建设就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必须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紧紧盯住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方面存在的现实问题,深入分析造成问题的根本原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办法,这样才能真正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的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是辩证统一的。问题是出发点,目标是落脚点。一方面,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以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作为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引导方向。问题导向解决的是现实问题,现实问题解决了才能为实现共同目标奠定基础;另一方面,目标导向指引着发展方向。现实问题如何解决、朝着哪个目标去前进,都要靠共同目标的指引。大中小学思政课的共同目标就是“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目标导向意识,深刻理解和把握共同目标的科学内涵,明确大中小学各个学段的具体目标,并将其细化落实在各学段的思政课内容之中。这是党和国家对思政课育人的总目标,也是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的共同目标。大中小学各学段的思政课内容建设,都要朝着这个共同目标指导的方向来开展建设,也都要朝着有利于实现这个共同目标来安排。

知识传播与价值塑造相结合的原则。思政课首先要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及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的知识传播,其整体任务还包含在学科知识性内容教育基础上的价值观塑造,“思政课重在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这一点必须牢牢抓住”。可见,价值观塑造才是思政课的本质要求。思政课中的知识传播与价值塑造是辩证统一的。首先,塑造学生的价值观,需要学生首先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如果没有相关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知识基础,价值观塑造犹如“空中楼阁”;其次,青少年理解和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并不意味着他们能自然而然地树立起正确价值观。因此,在他们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同时,还要教育和引导他们认同这些理论知识所蕴涵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需要经过价值选择形成价值认同,而价值选择和价值认同必须建立在价值认知的基础之上。因此,大中小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既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理论知识体系建设,同时要在理论知识教育的基础上要求学生积极投身实践。

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理论性是思政课的基本属性之一,也是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必须遵循的原则之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生、涵养学生,引导他们在学习、生活和工作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实践是理论的基础,理论来源于实践。在大中小学思政课内容一体化建设过程中,理论性和实践性是辩证统一的。要深化对理论的理解,就要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去运用理论,这样才能真正掌握理论。因此,在每一个学段,都必须高度重视实践性,对课内和课外实践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加深对理论的认识和理解,鼓励学生将“思政小课堂”融入并运用到“社会大课堂”之中。

连贯性与协同性相兼顾的原则。思政课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一整个课程体系,在课程之间需协调好课程内容与教学方式。很长时间以来,由于小学与中学的德育课程与高中、大学的思政课程缺乏连贯性,存在严重脱钩现象,导致各学段的教学目标错位,特别是在高中与大学的思政课教学中,教学内容区分度不够、无意义重复等问题一直存在。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的部分内容与高中思政课教材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哲学与文化”等内容相重复,尽管所涉及的理论深度有所不同,但教材内容无明显的区别,一定程度上导致高校思政课程对大学生缺乏明确的吸引力。鉴于此,思政课各学段应聚焦立德树人的总体目标,在充分考虑各学段学情的同时,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形式使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效协同发展。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实践探索

新时代,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在教育部的领导下,云南省委教育工委发挥了积极统筹作用,大中小学之间积极合作,联合开展了形式多种多样的思政课一体化教研活动,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借助云南省“手拉手”第一组活动,与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属中学和附属小学积极建立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通过搭建协同平台,建立联动机制,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骨干教师参与建设与研讨,打破了过去大中小学“各管一段”的壁垒。

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机制。上好思政课,关键是教师。建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交流互动机制,落实《意见》提出的“建立健全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备课机制,普遍实行思政课教师集体备课制度;建立思政课教师‘手拉手’备课机制,发挥思政课建设强校和高水平思政课专家示范带动作用;建立纵向跨学段、横向跨学科的交流研修机制,深入开展相邻学段思政课教师教学交流研讨”。通过集体备课,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属中学将三个年级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内容深度融合成一节思政大课。在这节思政大课的每一个篇章里,都有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三门学科的知识融合、交织、贯通。探索师生同台演绎教学模式,老师既是讲述者,又是历史故事里的角色;学生既是听课人,又是活动参与者。思政课以温情的方式娓娓道来,是对历史学科教学本身,以及与其他学科融合的一次有益探索和实践。

课堂之外,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属中学和小学还将思政元素融入武术、舞蹈、声乐、京剧、课间操舞的实践活动当中,以节目、读本等形式呈现。除此以外,在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的组织协同下,与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中、附小,通过同课异构、合作教学、合作评课、合作教研、教学展示,促进不同学段思政课教师交流学习的常态化,建设好思政课的青年后备军,树立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一体化思维模式及教育理念,使一体化建设成为各学段思政课教师的日常教学行为要求。

大中小学思政课资源的开放、共享,推进思政课资源的一体化建设。新时代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一体化,大中小学思政课要打破壁垒、促进开放、实现资源互通共享。如: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思想道德与法治教研室组织附中和附小德法课教师认真筛选整合课程资源,经过多次反复研讨后,整理出学科融合的资源库,供大中小学使用。另外,为探索不同学科的特点,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研室,与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属中学三个年级历史教研组共同把党史学习教育覆盖到各学科课程内容中,渗透到学生的思想成长中。这样具有教学特色的思政课,无疑是具有教育合力的,是促进学科深度融合的积极探索,与新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观念相契合。目前,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附中和附小正在创建不同学段思政课的优秀教学案例和资源,根据课程内容,分主题开发建设教学案例库、教学素材库等,为老师们备好课、上好课提供资源支撑。

加快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改革,形成与各学段相适应的教学方式。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方面,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进行启发式教学,融入家国情怀,充分利用思政元素,最广泛地吸收学术前沿成果,大力推进了“七课”制度:一以专家课为引领,构建“问题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二以论坛课为推手,诠释课改目标方向;三以集研课为平台,解决教学模式操作不足问题;四以走推课为常态,完善问题导学教学模式;五以模板课为牵引,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六以优质课为载体,促进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七以展示课为契机,推动名师工作室有效展开。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通过“手拉手”活动,积极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教学研讨,探讨小学阶段的启蒙性学习,初中阶段的体验性学习,高中阶段的常识性学习,大学阶段的理论性学习的有效方式、方法,明晰各自的重点任务,既打好“特色拳”,又一起打好“组合拳”,努力建立一个有序衔接的一体化教学体系,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提供可行的操作方式。

原文出自:《社会主义论坛》2023年第9期

上一条:陈红平:全面推进新时代高校365体育官方唯一入口建设

下一条:尹占文:新时代十年伟大成就蕴含的时代逻辑

Baidu
sogou